柳州市财政局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 柳州市财政局  |   发布日期: 2025-04-11 18:30   

一、开源节流抓好财政收支工作。一是深度挖潜增收空间增加可用财力。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继续强化综合治税,抓好大中小税源收入征管,防止“跑冒滴漏”,支持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严格非税收入征缴,稳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常态化推进财源建设工作,树立财源优先的鲜明政策导向,集中资源力量厚植财税基础。三是争取上级更大力度支持,紧密跟踪中央、自治区政策动向,强化沟通汇报,积极争取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支持。四是优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贯彻“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增强预算执行刚性。清理盘活政府资源资产和闲置沉淀资金,优化财政资源统筹配置。五是狠抓重点领域资金预算执行。督促加快直达资金专户项目支出,防止资金闲置。

二、完善重点领域财力保障支撑。一是全力兜实“三保”底线。千方百计提高“三保”可用财力,优化“三保”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三保”资金支出的优先地位。建立健全监控常态化机制,科学合理对县区进行资金调度,进一步提高基层“三保”保障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工业振兴。加大资金统筹和拨付力度,支持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打好“创新牌”,培优育强创新主体。三是加力落实“三农”保障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和项目储备指导力度,完善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长效机制,督促县区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四是下足力气推动稳投资、扩内需。积极筹措资金并全力争取上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强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构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扶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夯实重点民生保障。聚焦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关切的重点领域筑牢资金保障,答好民生“满意答卷”。抓好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强化资金监管,推动各项目按时顺利完成。

三、稳步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管理。一是加速市与区财政体制改革步伐。调动城区、开发区培植财源、发展经济和加强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能动性。二是充分发挥零基预算改革实效。将零基预算理念彻底融入部门预算编制全过程。健全完善预算支出标准,加强支出项目审核。继续探索更多符合标准化管理的项目支出标准。三是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各级各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加快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四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建设。围绕全过程绩效管理的业务链条,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快健全激励与约束相衔接的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机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五是继续用好财会监督抓手。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深化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指导,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充分释放财金联动“乘数效应”。一是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推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信贷政策向柳州倾斜,引导金融资源向柳州聚集。着力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获得信贷营商环境,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二是做强梯队培育企业上市发展。大力挖掘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充实我市上市后备企业库。注重分产业培育,建立(拟)上市企业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三是持续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工作。做好政策宣讲等工作,引导境外优质金融资本注入柳州实体经济,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坚决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一是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优化债券还本付息工作,严格履行各级政府债务偿还责任,确保政府法定债务不出风险。优化债务结构,推进债务成本压降,推进存量政府隐性债务有序化解。严防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二是稳慎有序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加强全口径债务管理,纵深推进减规模、降利息、调结构、盘资产等各项工作。加力拓宽资产盘活渠道,尽早实现资产变现。用好用足政策和激励机制,推动贷款、债券、非标利率全面压降。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止损和追赃挽损。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强化“造血”功能,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铸牢金融风险“防护盾”。持续做好金融秩序清理整顿,不断提高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有效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力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六、持之以恒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一是深化政治理论武装。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组织专题党课、开展学习研讨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时注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二是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大作风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是夯实干部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干部考核、工资变动、档案管理、干部监督等各项人事工作,为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配备专业优秀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