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财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 柳州市财政局  |   发布日期: 2021-03-04 09:00   

坚守初心担使命 科学理财促发展

柳州财政事业稳步提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柳州市财政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决策部署,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财政收支管理工作,保障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市预算实现收支平衡,总体运行平稳,各项财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提质增效,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一是加强收入组织工作。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82.68亿元,下降12.3%,组织财政收入虽未达预期,但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39%,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二是积极应对财力缺口挑战。及时向上级反映我市实际情况,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9亿元,各项直达资金98.28亿元(含参照直达资金管理的项目资金),同时通过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削减取消低效无效资金等措施弥补财力缺口。三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规范运用PPP、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缓解财政压力。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完成6个项目投资,共对外投资1亿元,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广使用PPP模式,有序推进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PPP项目等四个项目,带动总投资约94亿元,柳州市PPP工作经验在全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围绕中心目标,有力促进“六稳”“六保”

一是支持保居民就业。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8488家企业发放一般稳岗返还资金5879万元,惠及职工22.25万人;对465家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返还资金4.32亿元,惠及职工6.05万人,投入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合计4.45亿元,有效保就业促就业。二是支持保基本民生。全市财政民生保障力度保持在八成以上,教育、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灾害防治等方面支出均实现显著增长。三是支持保市场主体。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全年预计新增减税22亿元,减免三项社保费23.73亿元,发放“复工贷”“稳企贷”财政贴息7403万元,撬动信贷资金65.8亿元,惠及企业1185家。四是支持保粮食能源安全。投入粮食性政策补贴资金9798万元,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改善粮食流通条件,保障地方储粮安全。五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统筹资金21.48亿元,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园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科技研发等,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六是保基层运转。加大财力下沉,市本级通过自有财力投入各县区补助资金33.46亿元,缓解基层收支压力。全市12个县区均未被列入高中风险名单,县级“三保”底线基本守住。七是支持扩投资稳消费。投入基建投资预算项目资金15.43亿元,实施一批农田水利、住房保障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 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投入6900万元支持“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和实施服务业企业专项帮扶行动,帮助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定消费增长。

(三)确保兜住底线,支持打好各大战役

一是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时下达中央、自治区资金,并通过动用预备费、年初预算调整追加等渠道筹措资金,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财力保障。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建立疫情期间政府采购、项目投资评审、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建立库款保障应急预案,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加强对疫情防控资金使用监管,各级各部门疫情防控资金合理分配,专款专用,未发现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情况。二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脱贫攻坚关键任务,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全市共筹集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8.03亿元,有力促进全市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三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资金2.2亿元,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维护、项目建设等,支持集中治理城市水污染。支持开展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出台《2020年度柳州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资金分配方案》,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四大类九个子项目。四是全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精准把握政策,合规转化存量债务,有效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加强融资监督管理,建立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分级会审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市无新增隐性债务,未发生债务风险事件。

(四)注重改革创新,提高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推进我市交通运输、教育、科技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鱼峰区雒容镇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激励雒容镇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推动其自身发展。二是启动预算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对照财政部制定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要求,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稳妥推进,初步搭建起我市2021年预算编制信息系统,为下一步与全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衔接夯实基础。三是不断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基础。逐步形成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办法、首次向社会公开市直部门绩效信息。四是持续加强财政管理。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市12县区于5月底前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覆盖。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措施,全市各级财政全面上线“政采云”系统,推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试点,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获得先进表彰。

(五)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内部管理严格有序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组班子“一岗双责”,把财政工作目标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财政工作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抓好思想教育,持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针对“三大提升行动”“四大战役”“五场硬仗”扶贫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扶贫责任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履行监管职责。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完善干部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培养选拔干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办理线上、线下各类信访、举报、咨询件共135件。做好建议提案答复工作,全年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3件,全部按时办结。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柳州市财政总体实力持续增强,收入结构保持较好,保障了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和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着力在全面实行“营改增”、市和区县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经济发达镇财政体制等方面推动和落实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激发的活力、动力日渐显现。不断加强财政管理,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的制度基本建立,支出体系的标准化不断完善,重点专项资金设立、分配制度逐步健全,预决算公开制度全面建立,滚动预算平稳实施,财政统筹预算、债券、金融等资源的能力有所增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制度基本建立,针对政府性债务,在资金管理、预警管理、应急处置预案等方面,形成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制制度。

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柳州财政改革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收入财源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下,税收增收后劲不足,“十三五”中后期财政收入增幅持续走低,财政收入转入低增长已成常态。二是预算平衡压力大,在财力增长受限和往年高基数的背景下,支出保持稳定增长难度很大,特别是基层财力薄弱,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预算平衡与收支稳增长方面存在较大压力。三是财税体制改革步伐仍需加快,对中央、自治区密集出台改革举措的承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大,风险不容忽视。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柳州市财政局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和资源统筹力度,准确把握投入重点,为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各项决策部署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综合施策,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和治税力度。加强收入征管,积极支持税务部门加快建立市级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全力推进综合治税,加强税收保障,不断完善财政收入组织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的基础,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和可持续性。密切关注税制改革和收入划分动向,及时分析研判对我市影响。二是强化多元协调联动,全力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充分运用财政贴息、奖补资金、风险补偿、投资基金等方式,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支持和鼓励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参与设立各类产业发展子基金,加快基金对外投资工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推动全市更多高质量的PPP项目入库落地,采取项目清单管理,带动有效投资稳增长。三是努力保障重点资金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紧平衡状态常态化的背景下,坚持“以收定支”原则,运用零基预算理念科学核定预算,强化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以及非重点、非刚性的项目支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优化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是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足额保障、不留缺口,切实保障工资按时发放、机构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及时足额调度资金做好县区“三保”资金保障,杜绝发生拖欠工资等“三保”不落实、落实不到位问题。二是认真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完善重点领域保障机制。在稳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和及时拨付。三是支持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有限的财力,围绕最困难、最急需的民生领域,精准发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聚焦“双循环”,支持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建设现代制造城,支持对传统产业做强做优、新兴产业培育、“双百双新”产业、轻工业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支持商贸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稳步落实,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深化改革

一是深化全口径预算改革。推进四本预算一揽子平衡、统筹收支、分类管理。协调匹配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收支动态平衡。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严格按照预算支出标准做好预算的编制模式。二是明确权责,扎实推进财政体制重点改革。研究市本级对柳江区“过渡期”后的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市级以下相应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形成稳定且有约束性的事权划分清单。着力构建区域均衡的财力格局,增强财政困难县区兜底能力,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增强各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三是持续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推进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继续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推动国有股权划转到位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密切关注《政府采购法》修订进程,提前研究谋划我市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

(四)科学理财,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和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强化预算约束,实施预算追加负面清单,严控预算追加、调整和调剂事项;因执行进度达不到要求、存在资金闲置的,按比例收回调整用于急需的重点支出,提高资金配置及使用效率。压实预算部门信息公开主体责任,推动公开至各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二是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以数据云共享思维和系统化整合方式,为完善标准、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提供硬件保障。三是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健全我市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巩固债务风险防线,进一步降低我市债务风险等级。四是全面加强财政监督,规范监督程序和手段,依法查处各种财政违法违纪行为,强化对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绩效性监督。积极配合开展调研、检查,针对人大、审计提出的问题、意见,及时做好跟踪、整改、汇报,切实提高整改效率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