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来源: 柳州市财政局  |   发布日期: 2008-08-03 15:10   

2006年2月21日柳州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九次会议

市财政局局长   皮可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 2005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财政工作方针政策和市委九届十一次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及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

  一、 2005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一)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18亿元,比上年下降5.47%,下降的原因是自治区分享四税(自治区分享税种及比例为:增值税8%、营业税40%、企业所得税10%、个人所得税15%),同口径增长16.44%(即按2005年相同口径将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减去自治区分享四税减少一般预算收入数及自治区下划中央、自治区属企业所得税增加一般预算收入数进行计算,下同),完成预算109.72%(全市完成财政收入80.18亿元,增长18.38%,完成预算105.69%)详见表一。

  (二)各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2亿元,下降1.27%,同口径增长19.37%,完成预算118.74%(各县完成财政收入12.50亿元,增长21.02%,完成预算110.34%)。

  (三)市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46亿元,下降6.49%,同口径增长15.72%,完成预算107.63%(市区完成财政收入67.68亿元,增长17.90%,完成预算104.33%)。

  (四)各区(城区、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0.14%,完成预算98.45%(各区完成财政收入20.37亿元,增长16.36%,完成预算105.85%)。

  (五)市本级(不含县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8亿元,下降7.92%,同口径增长12.51%,完成预算110.05%(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47.32亿元,增长18.57%,完成预算103.69%)详见表二。

  (六)2005年财政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5.58个百分点。2005年,在煤电油运紧张、尤其是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的影响下,全市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汽车、机械、冶金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19.96亿元,增长12.8%;工业总产值839.5亿元, 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0.21亿元,增长7.61%;财政收入完成80.18亿元,增长18.38 %。

  2、上划中央税收增长较大。2005年,全市上划中央税收44.86亿元,增长18.29%,其中:上划中央消费税达11.93亿元,增长18.07%,主要是广西中烟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公司消费税增长较大;上划中央企业所得税4.43亿元,增长142.34%;上划中央个人所得税2.35亿元,增长21.07%。

  3、2005年自治区调整对下财政体制,市区及各县一般预算收入减少。2005年,全市上划自治区四税达7.14亿元,其中:市区上划自治区四税5.89亿元。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18亿元,下降5.47%。

  4、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上升。2005年全市、六县、市区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分别为26.89%、39.32%、23.72%(2005年全市、六县、市区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分别为9.45%、18.0%、7.87%),比上年分别上升10.39、10.72和10.14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全市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51.69%、11.04%、29.0%、20.99%。二是自治区分享“四税”减少了市县一般预算收入。

  5、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业增速减缓,全市营业税7.56亿元,下降0.84%,市区下降3.20%,影响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

  6、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各县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在2005年取消农业税减少各县收入3010万元情况下,六县财政收入增长21.02%,高于市区增长17.90%的3.12个百分点,其中:鹿寨、融水、融安县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1.68%、32.37%、20.67%。

  二、2005年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支出58.01亿元,其中:上解自治区支出8.14亿元;调出资金4245万元(即按规定从城市维护税中提取15%的防洪保安费,下同);一般预算支出49.45亿元,增长13.08%。

  (二)各县财政支出17.97亿元,其中:上解自治区支出545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7.42亿元,增长26.68%。

  (三)市区财政支出40.04亿元,其中: 上解自治区支出7.59亿元;调出资金4245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32.03亿元,增长7.0%。

  (四)各区(城区、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财政支出8.02亿元, 其中:上解支出2702万元;调出资金92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66亿元,增长18.50%。

  (五)市本级财政支出 36.85亿元, 增长8.95%,其中:上解自治区支出 7.59亿元;补助下级财政支出4.55亿元;调出资金 332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4.37亿元,增长3.67%,同比口径增长7.46%(含补助各县支出),其中:上级专项补助支出1.84亿元;上年结转支出9915万元;动用上年净结余安排支出2000万元;调整增加预算支出2.12亿元(人大批准调整增加预算2.23亿元);年初预算支出 19.1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4.72%,未完成项目结转下年支出。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基本建设支出2.16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99亿元;科技三项费用 2948 万元;农业支出 3837万元;林业支出758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1772万元;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3386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 168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 5768万元;教育支出1.24亿元;科学支出90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1.05亿元;其他部门的事业费9139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4825万元;行政事业离退休支出6640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6亿元;国防支出899万元;行政管理费1.39亿元;外交外事支出 1346万元;武警部队支出772万元;公检法司支出2.11亿元;城市维护费4.37亿元;政策性补贴支出 866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271万元;车辆税费支出21万元;专项支出1.36亿元,其中:排污费支出3863万元,城市水资源支出898万元,教育费附加支出8798万元;其他支出2.0亿元。具体详见表四。

  (六) 市本级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特点: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达1.99亿元,增长了15.94%,主要是增加企业改制支出。

  在银行贷款资金减少情况下,积极筹集资金,财政投入城市维护和建设支出达7.98亿元,保证了重点城建项目资金的安排,其中: 城市维护费4.37亿元,下降25.55%,主要是动用上年净结余安排支出比上年减少1.8亿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1.87亿元;财政税费附加支出1600万元;市政配套费8000万元;动用偿债准备金7800万元。

  调整市支持各县的预算列支方法,市本级主要对县的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科目减少。市本级及市补助下级的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各项农业支出达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7%。

  教育事业投入、科技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支出)分别是1.24亿元和3848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33%和11.34%,农业(按含本级和补助下级农业支出的可比口径计算)、教育、科技事业的投入符合法定增长比例。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6亿元,增长23.49%,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及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加大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结转下年支出达3.94亿元,主要是基建支出、教育费附加支出、上级专项补助支出等项目性支出执行较慢,部分项目资金和单位经费需要结转下年支出。

  三、2005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及结余情况:

  2005年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构成如下:(1)当年一般预算收入18.18亿元;(2)自治区补助收入19.2亿元,其中: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7.37亿元,自治区分享四税基数返还4.70亿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75 亿元,专项补助收入2.41亿元,国债补助收入8936万元,增加工资补助6210万元,四户企业所得税补助基数1.07亿元,其他补助3934万元;(3)下级财政上解收入3093万元;(4)调入资金7518万元(接收柳铁中小学办学经费等)。合计38.44亿元(详见表二)。

  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8.44亿元,加上年结转收入3.52亿元(含结转本年支出2.92亿元和净结余资金5990万元,比2004年决算报告3.14亿元增加3786万元,为自治区批复决算增加的补助收入),减当年财政总支出36.85亿元,减结转下年支出3.94亿元(主要包括专项补助结转1.34亿元,基建支出1.12亿元,教育费附加4716万元,城市水资源费261万元,排污费1836万元,人防工程建设费1064万元等),年终净结余1.17亿元。

  四、2005年市本级地方基金收支情况及结余情况:

  2005年市本级基金总收入6.90亿元(包括按规定从城市维护税中提取15%调入资金3322万元),基金收入完成6.57亿元,完成预算130.67%,增长0.69%,主要是:工交部门基金收入3054万元,下降21.25%;文教部门基金收入4414万元,增长25.72%;农业部门基金收入9499万元(其中水利基金收入9145万元,增长14.56%),增长13.38%;土地有偿使用收入5.02亿元,增长0.08%;其他部门基金收入290万元,下降74.69%。

  基金支出完成6.79亿元,完成预算97.63%,增长10.56%,主要是:工交部门基金支出3864万元(其中:补助下级支出1000万元),增长36.63%;文教部门基金支出2591万元(其中:补助下级支出1577万元),下降34.85%;农业部门基金支出9335万元,增长11.20%;土地有偿使用支出4.83亿元,增长8.45%;其他部门基金支出215万元,增长29.52%。

  基金结余(含历年结余)2.32亿元,主要是:工交部门基金结余3598万元,其中: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结余2651万元;文教部门基金结余4505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结余3813万元;农业部门基金结余1054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结余12286万元;其他部门基金结余1274万元;历年各种基金结余437万元等(详见表六)。

  五、2005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人大的监督下,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下达的收入目标。2005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增加财源建设的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达2.28亿元,比上年增加3071万元。支持阳和、白露等工业园区的建设,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高新企业和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市支柱产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支持做好企业改组改制工作,为企业改制解决非经营资产、剥离人员安置费用、职工再就业等问题。

  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面临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城建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集资金,保证城市进出口道路、内环路、防洪堤、河东新区、中心路网建设、鱼峰公园、水环境综合处理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城市功能和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为全市经济和财政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大力支持实施村镇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建设等“三项会战”,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各县优势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收入管理,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工作方针,狠抓财政收入征收管理,加大税收稽查工作力度,清理征收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实行新的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建立规范收缴管理工作程序,实现财政部门对收入全过程监控和即时信息共享,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和自治区下达的全年收入目标任务,国税局完成全市财政收入49.18亿元,增长15.17%;地税局完成全市财政收入23.42亿元,增长18.88%;财政等部门完成全市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42.23%。

  (三)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法定支出增长比例和重点支出的需要,支持做好45件为民办实事。

  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的支出。

  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事业的投入,继续实施农村“三项会战”,增加城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镇基础设施、通乡和通村道路得到较大改善。贯彻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支持贫困县基础教育基本建设、远程教育和师资培训等“两基”攻坚,资助农村贫困生免费就读市职业学校。

  增加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解决了全市1134个50户以上自然村农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增加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支出,做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支持做好低保人员住房安置补助和残疾人困难补助工作,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支持农村卫生室建设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

  支持社区建设,基本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建立社区办公网络。

  (四)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推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脱钩的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实行标准支出预算,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公示制度,预算约束力明显增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制定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处理办法,进一步清理本级预算单位的银行保留账户,对预算单位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的结余资金全部归集到财政专户进行管理,归集单位201个银行账户的结余资金达3.89亿元,对归集结余资金的支出纳入“零余额账户”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加强政府采购的管理,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协议供货供应商,试行供应商“集团销售”方式,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重新审核和登记,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继续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在免征农业特产税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全面免征农业税,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实际负担的各项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工程预决算审核推行委托中介机构审核,加强委托审核项目的抽查和复核,提高对外委托审核的质量。

  对补助县区的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经常性支出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地方出国费、地方招待费和外事费、招商引资经费等经费的审查和管理。

  (五)贯彻执行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和市对区财政体制。

  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将自治区核给各县的自治区分享四税返还基数以及各种转移支付全部下达各县。进一步完善市对区财政体制,核定了2005年市对区的体制补助和自治区分享四税返还基数。

  进一步加强县区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县区预算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继续开展对县区财政的内部审计。加强对补助下级专项支出的监督和管理,调整市支持各县的预算列支办法,将原在市本级各类预算科目列支的对县支出,调整在补助下级支出预算科目反映,有利于集中反映市本级对县的各项补助支出。

  此外,我们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检查工作;继续做好工程项目预决算审核和财务总监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算编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金财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我市财政收入虽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财政预算执行良好,但我们也认识到我市财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全市经济建设、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出压力非常大;个别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项目支出预算不够细化、下达晚、执行慢,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经营性资产管理有待加强;预算标准不够完善,有待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等。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发展经济、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贯彻落实“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按照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做好2006年的财政预算工作。

  一、2006年财政收入预算:

  国家继续实行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对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及阳和工业新区的大规模投入,市区和各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吸引投资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部分引进企业开始发挥效益;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重点大中型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业税收有所减少;2006年煤电油运仍然紧张,企业效益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更加激烈,钢材、汽车价格和销量变动将影响税收的增长;供电系统增值税预征税率下调减少我市财政收入;从2006年1月1日起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全市将减少财政收入达1.7亿元,减少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50万元。

  综合各种影响因素,我市 2006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确定为11.37%(财政收入增长为11.65%)。

  (一)2006年全市(含县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31.38亿元,比上年28.18亿元增加3.20亿元,增长11.37%(全市财政收入预算89.53亿元,增加9.34亿元,增长11.65%)详见表一。

  (二)2006 年市区(本级及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5.24亿元, 增长12.41%(市区财政收入预算75.13亿元,增加7.45亿元,增长11.0%)。

  在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中,国税局征收收入56.43亿元(市区收入48.76亿元,增长13.11%),增长14.72%;地税局征收收入24.93亿元(市区收入20.45亿元,增长5.26%,剔除2006年市区预计减少个人所得税1.5亿元的不可比因素增长14.06%),增长6.44%,剔除2006年全市预计减少个人所得税1.7亿元的不可比因素增长14.76%;财政等部门征收收入8.18亿元(市区收入5.91亿元,增长15.06%),增长7.74%。

  (三)2006年各区(城区、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4.73亿元,增长10.52%(各区财政收入预算22.16亿元,增长8.80%)。

  (四)2006 年市本级(不含县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0.52亿元,增长12.86%(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53.0亿元,增长11.95%)(具体构成详见表二)。

  二、2006年财政支出预算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坚持量入为出、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专项资金,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要点如下:

  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按时按标准足额发放,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所必须的经费,安排换届选举经费,严格控制购车经费、表彰奖励经费、招待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审核调研考察经费、业务培训费、购置费、会议费、维修费等支出。

  确保财政对教育、科学、农业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加大城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支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增加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次性缴交医疗保险经费,增加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

  增加对县的补助支出。在自治区分享市、县“四税”收入增加对县转移支付并减少市本级可用财力情况下,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对县补助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村寨防火等;经济林木生产补助和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水利除险加固、人饮工程等水利支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增加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支出;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等。

  支持社会保障、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的工作。增加企业改制各项经费的安排,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的投入,支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支持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安排低保人员住房安置补助;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落实军人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支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大力支持财源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专项用于支持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改制;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汽车及零配件项目、机电仪项目和制药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商贸流通市场建设等。

  增加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投入,在保证安排正常城市维护经费下,优先安排归还城市建设借款利息和本金,如还有财力再安排城市建设借款项目配套资金和续建项目资金,确保在建重点项目按时竣工交付使用。

  安排航线补贴,恢复柳州与北京、上海等航班,进一步改善我市交通环境。

  继续安排偿债准备金,积极防范财政风险。

  (一)全市(含县区)财政总支出56.41亿元, 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以下简称增长,下同)16.79%,具体构成:(1)上解自治区支出8.34亿元;(2)调出资金4906万元(即按规定从城市维护税中提取15%的防洪保安费,下同);(3)当年一般预算支出47.58亿元(不含上级专项补助支出,下同),增长20.30%(县、区财政支出预算以县、区人大会审议批准后确定)。

  (二)市区(本级及区)财政总支出41.15亿元, 增长15.95%,具体构成:(1)上解自治区支出7.79亿元;(2)调出资金4906万元;(3)当年一般预算支出32.87亿元,增长20.23%。

  (三)本级(不含县区)财政总支出37.08亿元, 增长14.19%(与上年预算比,下同),具体构成:(1)上解自治区支出7.79亿元,增长1.20%;(2)补助下级财政支出4.68亿元,增长11.11%;(3)调出资金3945万元,增长6.91%;(4)当年一般预算支出24.21亿元,增长19.94%。

  市本级当年一般预算支出24.21亿元主要安排如下:

  基本建设支出1.16亿元,增长12.35%(比上年预算,下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27亿元,增长50.26%,主要是增加国有资产经营支出;科技三项费用2830万元,增长8.85%;农业支出3536万元,增长13.08%;林业支出758万元,增长8.44%;水利和气象支出1645万元,增长5.86%;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3857万元,增长43.60%,主要是增加中央划转柳铁运校经费952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166万元,增长2.47%;文体广播事业费5868万元,增长5.43%;教育支出1.40亿元,增长13.5%;科学支出967万元,增长7.44%;医疗卫生支出1.16亿元,增长7.36%;其他部门的事业费8848万元,增长12.2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4648万元,增长3.70%;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6609万元,增长2.0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14亿元,增长9.04%;国防支出692万元,增长2.98%;行政管理费1.66亿元,增长10.88%;外交外事支出1100万元,增长0.92%;武警部队支出764万元,增长45.80%,主要是增加武警二支队并入市支队的经费;公检法司支出2.02亿元,增长10.38%;城市维护费3.82亿元,增长18.91%;政策性补贴支出1500万元,与上年持平;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285万元,增长7.55%;专项支出1.18亿元,增长0.43%,其中:教育费附加1.0亿元,与上年持平,排污费支出1500万元,增长7.14%,城市水资源费支出250万元;其他支出3.39亿元,增长72.59%,主要是增加煤气公司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用于该公司改制经济补偿和企业改制借款等9000万元、接收来宾市农科所补偿来宾市500万元及增加预留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有关支出、航线补贴等;总预备费6200万元,增长3.33%(具体详见表五)。

  三、2006 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及预算平衡情况

  2006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具体构成如下:(1)当年一般预算收入20.52亿元;(2)自治区补助收入15.96亿元,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收入7.55 亿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75 亿元,自治区分享“四税”基数返还4.62 亿元,增加工资补助6210万元,四户企业所得税补助基数1.07 亿元,其他补助3656万元;(3)下级财政上解收入2033万元。合计37.13亿元(详见表二)。

  按照上述安排,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收入为37.13亿元, 当年财政总支出37.08亿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另动用一般预算上年净结余安排支出1.13亿元,其中:补充2006年城建项目资金7500万元,回购市建通房开公司综合楼(桂中大厦)1765.56万元,鑫城大厦等1500万元,天网工程200万元,补助下级上年结转支出项目331万元(旅游开发项目300万元和农村改厕经费31万元)。

  四、基金预算

  2006年基金收入预算6.76亿元(含城维费集中的15%调入资金3945万元),下降2.01%。其中:工交部门基金收入2850万元;文教部门基金收入3000万元;农业部门基金收入8861万元(含从城维税中提取的15%的调入资金3945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收入5.07亿元;其他部门基金收入280万元;财政税费附加收入2000万元。

  2006年基金支出预算7.54亿元,增长8.33%。主要是:工交部门基金支出4261万元,其中补助下级支出500万元,用于通乡油路建设;文教部门基金支出3000万元,其中补助下级支出1800万元,用于三江、融水、融安县“两基”攻坚;农业部门基金支出8861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5.70亿元;其他部门基金支出280万元;财政税费附加支出2000万元。详见表六。

  五、全面完成 2006年的财政预算任务的措施

  为了确保完成2006 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预算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财政工作的重点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财源建设,积极组织收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财源建设。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汽车及零配件项目、机电仪一体化项目和制药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商贸流通市场建设。

  积极筹集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增加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投入,保证正常城市维护经费、归还城市建设借款本息、续建项目资金的安排,确保在建重点项目按时竣工交付使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实行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加强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把财政收入目标任务落实到各县、区、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加强税法的宣传教育,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稽查和管理,尽力弥补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调整减少的收入;推行安装税控机,加大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打击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严禁收“过头税”。加大对契税的征收管理和清欠力度。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加强国有资产收益和基金收入的管理,加大对土地出让金的清欠力度,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稽查,加强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乱收费,对应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基金收入等非税收入要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对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要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二)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专项支出预算执行进度。

  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对已明确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的专项支出,要及时下达项目计划和支出预算;对尚未确定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的专项支出,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项目和实施单位;加强项目的检查和管理,督促项目单位按时完成项目;完善项目实施进度监督和反馈机制,按项目实施进度拨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落实建设资金,保证在建城市建设项目尽快完工,充分发挥项目使用效益。

  (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和制度。

  改进部门预算编制办法,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的改革。实行零基预算,进一步推进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收支脱钩的管理;实行标准预算,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定额标准,研究建立实物定额标准;清理和规范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制定有关项目的支出范围、标准和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项目预算办法,建立财政投资项目库,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逐步建立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零星预算追加。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修订完善《财政国库执行工作规程》方案,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建立“财政-税收-金库-银行”税收横向网络系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制定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和派驻财务总监工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严肃查处小金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检查,依法查处各种挪用、挤占财政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加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制定和完善各种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追踪检查,尤其是要加大对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进完善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制度和办法,加快财政资金安排项目的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进度,提高审核质量和水平。加强政府融资的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加强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支出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改进市对县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将部分仍在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和基金预算支出反映的市对县区的各类专项支出,调整在补助下级支出预算科目反映,有利于集中反映市本级财政对县、区的各种补助支出。研究制定各城区统一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定额标准,初步建立按统一的标准确定市对城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支出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做好县区编制部门预算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县区财政预算管理。

  (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做好财政法规的学习培训工作,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进一步完善财政内部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大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力度,坚决依法处理各种财政违法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接受审计监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

  深入做好财政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调查研究财政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财政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财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等问题,提高财政干部科学理财、主动理财的水平。

  各位代表:完成2006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十分繁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努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一定能全面完成全年的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