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来源: 柳州市财政局  |   发布日期: 2008-06-03 15:20   

——2007年1月19日在柳州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刘  军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 2006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财政工作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及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含县区)完成财政收入95.20亿元,增长18.72%,完成预算106.32%, 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第九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

  一、2006年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含县区)完成财政收入95.20亿元,增长18.72%,完成预算106.32%,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8%,完成预算110.93%。详见表一。

  (二)各县完成财政收入14.22亿元,增长13.69%,完成预算98.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8亿元,增长21.97%,完成预算113.04%。

  (三)市区完成财政收入80.98亿元,增长19.65%,完成预算107.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87亿元,增长24.12%,完成预算110.42%。

  (四)各区(城区、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完成财政收入25.24亿元,增长23.96%,完成预算113.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增长21.37%,完成预算109.83%。

  (五)市本级(不含县区)完成财政收入55.74亿元,增长17.80%,完成预算105.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68亿元,增长24.77%,完成预算110.55%。详见表二。

  (六)2006年财政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业发展加快,尤其是冶金、汽车、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增速明显,有力促进了我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26.91亿元,增长17.7%;工业总产值1083.57亿元, 增长2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2.12亿元,增长24.43 %;财政收入完成95.20亿元,增长18.72 %。

  2、2006年,全市上划中央税收52.17亿元,增长16.28%,其中:上划中央增值税30.99亿元,增长18.47%;上划中央消费税14.07亿元,增长17.89%;上划中央企业所得税5.05亿元,增长14.01%;上划中央个人所得税2.07亿元,下降12.0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调整到1600元。

  3、2006年,全市上划自治区四税8.18亿元(市区上划自治区四税6.77亿元),比上年增加1.04亿元(其中市区8736万元),增长14.50%,其中:增值税3.31亿元,营业税3.51亿元,企业所得税8411万元,个人所得税5175万元。

  4、各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上升。2006年,六县完成财政收入14.22亿元,增长13.69%,其中:柳江县完成5.01亿元,增长21.18%;柳城县完成2.5亿元,增长20.75%;鹿寨县完成3.23亿元,增长7.40%;融水县完成1.46亿元,增长8.38%;融安县完成1.37亿元,增长2.71%;三江县完成6422万元,增长5.63%。2006年,六县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22.39%,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3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45.58%,与上年相比上升了6.26个百分点。

  二、2006年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支出70.59亿元,其中:上解自治区支出8.11亿元;调出资金4702万元(即按规定从城市维护税中提取15%的防洪保安费,下同);一般预算支出62.01亿元,增长25.34%。

  (二)各县财政支出22.04亿元,其中:上解自治区支出493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1.55亿元,增长23.65%。

  (三)市区财政支出48.55亿元,其中: 上解自治区支出7.62亿元;调出资金4702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40.46亿元,增长26.26%。

  (四)各区(城区、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财政支出9.36亿元, 其中:上解支出2725万元;调出资金104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8.98亿元,增长17.10%。

  (五)市本级财政支出44.51亿元, 增长20.63%,其中:上解自治区支出 7.62亿元;补助下级财政支出5.05亿元;调出资金 366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31.48亿元,增长29.14%。一般预算支出来源为:年初预算安排 23.01亿元,上级专项补助支出2.55亿元;上年结转支出2.15亿元;动用上年净结余安排支出1.13亿元;调整增加预算支出2.63亿元(人大批准调整增加预算3.1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5.0%,未完成项目结转下年支出。

  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支出项目如下:基本建设支出2.70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98亿元;科技三项费用3221万元;农业支出4473万元;林业支出813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1727万元;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4029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 211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7557万元;教育支出1.56亿元;科学支出97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1.38亿元;其他部门的事业费9252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5755万元;行政事业离退休支出7382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68亿元;国防支出1051万元;行政管理费1.71亿元;外交外事支出 1731万元;武警部队支出1125万元;公检法司支出2.37亿元;城市维护费6.37亿元;政策性补贴支出2815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39万元;车辆税费支出3260万元;专项支出1.08亿元,其中:排污费支出2284万元,城市水资源支出200万元,教育费附加支出8325万元;其他支出3.07亿元。具体详见表四。

  (六)市本级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特点: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达2.98亿元,增长了49.81%,主要是增加企业改制支出。

  农业投入7352万元(不含补助各县农口的支出7490万元),增长10.76%,不含上级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增长10.79%;教育支出达1.56亿元,增长了25.73%;科技支出4195万元,增长9.02%,不含上级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增长12.65%。农业、教育、科技的投入符合法定增长比例(2006年市本级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9.36%)。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68亿元,增长18.31%,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及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结转下年支出达4.99亿元,主要是基建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教育费附加支出、上级专项补助支出等项目性支出执行较慢,部分项目资金和单位经费需要结转下年支出。

  三、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及结余情况

  2006年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构成如下:(1)当年一般预算收入22.68亿元;(2)自治区补助收入20.54亿元,其中: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7.85亿元,自治区分享四税基数返还4.70亿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75 亿元,专项补助收入3.60亿元,国债补助收入442万元,增加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14亿元,各种结算补助收入1.39 亿元,其他补助798万元;(3)下级财政上解收入2933万元;(4)调入资金7458万元(预算外资金调入3000万元、接收柳铁中小学办学经费等4458万元)。合计44.26亿元。详见表二。

  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44.26亿元,加上年结转收入5.38亿元(含结转本年支出3.94亿元和净结余资金1.44亿元,比2005年决算报告5.32亿元增加638万元,为自治区批复决算增加的补助收入),减当年财政总支出44.51亿元,减结转下年支出4.99亿元,年终净结余144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主要有:基建支出1.84亿元,其中:人防工程建设费2675万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899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241万元;车辆税费支出2816万元;专项支出1.08亿元,其中:教育费附加7193万元,排污费1691万元,城市水资源费290万元等。

  四、2006年市本级地方基金收支情况及结余情况

  2006年市本级基金收入6.47亿元,下降1.50%,完成预算101.60%,主要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242万元,增长64.07%;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000万元,增长244.83%;土地有偿使用收入4.43亿元,下降11.67%;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283万元,下降19.91%;育林基金收入392万元,增长32.88%;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7347万元,增长26.72%;养路费收入2576万元,下降10.77%。

  基金支出完成6.60亿元,完成预算89.75%,增长1.04%,主要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901万元,增长113.36%;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586万元,增长376.4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348万元,增长61.86%;土地有偿使用支出4.90亿元,增长1.37%;育林基金支出323万元,增长88.89%;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1亿元,增长20.65%;养路费支出2058万元,增长45.85%;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716万元,下降47.85%。

  基金收入6.47亿元,加:基金上级补助收入24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34亿元、调入资金366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基金支出6.60亿元、基金补助支出2845万元,基金结余(含历年结余)2.32亿元,主要是:地方教育附加结余7357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结余1926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结余7627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1285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结余1941万元;其他基金结余437万元等。详见表六。

  五、2006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人大的监督下,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目标。2006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财源建设的投入,促进经济发展。

  认真贯彻全国、全区财政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加大财源建设的投入,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汽车及零配件项目、机电仪一体化项目和制药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持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支持招商引资等。2006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达3.7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1.9%,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98亿元,增长49.81%;科技三项费用3221万元,增长9.26%;农业支出4473万元,增长16.58%。

  (二)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工作方针,狠抓财政收入征收管理,加大税收稽查工作力度,清理征收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成立非税收入管理局和契税直征所,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契税的征收管理,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完成财政收入95.20亿元,增长18.72%,其中:国税局完成全市财政收入58.01亿元,增长17.94%;地税局完成全市财政收入26.44亿元,增长12.91%;财政等部门完成全市财政收入10.75亿元,增长41.76%,超额完成了年初预算89.5亿元和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年收入目标95亿元的任务。

  (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财政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9.48亿元,保证了20件为民办实事的资金需要。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量入为出、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战略决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专项资金,确保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的法定增长,保证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城建资金等重点支出的需要,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增加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支出。2006年市财政用于城建方面的支出达8.47亿元,比上年7.98亿元增长6.14%。其中:城建正常经费和城市维护支出1.90亿元,归还城建贷款本息和新建、续建项目支出等6.57亿元。在城建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积极筹集和拨付资金,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

  加大“三农”投入,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市本级农林水事务支出(含市本级列支和补助下级支出)达1.4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村镇基础设施、村寨防火、水利除险加固、人饮工程、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林业产业,增加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医疗卫生的补助支出,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和农村卫生室建设,支持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我市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改善其居住条件,维护社会稳定。

  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工作措施,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积极筹措再就业资金,努力培育公益性岗位,支持农民工的培训工作,积极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保证了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拨付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离退休职工生活得到保障。关注弱势群体,支持慰问困难职工,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后资金的落实,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及时拨付救灾资金,确保灾民生活、重建资金及时到位。支持社区建设,基本解决社区办公用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教科文体事业投入。2006年市本级教育支出1.56亿元,增长25.73%;科技支出4195万元,增长9.02%;文体广播事业费7557万元,增长31.02%。贯彻落实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决定,确保新增教育经费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60%,贯彻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做好财政扶困助学工作,确保困难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读得书”,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工程,对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行检查落实。改变财政投入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支持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探索和推动教科文事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四)继续完善和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的发展。

  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为了提高预算透明度,从2007年起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对财政部门人员及各部门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对2006年财政预算按新科目进行数据转换,按新科目编制了2007年预算。继续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推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脱钩的管理。深化细化部门预算,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定额标准,根据我市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结合市本级可用财力,适当调整了2007年市本级部门预算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制定了《柳州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项目支出预算的管理。严格控制零星预算追加。

  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对财政非税收入计算机系统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进行功能整合,实现了执收单位、结算银行和财政部门数据共享,非税收入数据自动转入预算总账系统中,实现自动记账,加强了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对政府采购业务与国库集中支付流程进行整合,缩短了政府采购业务的国库集中支付时间。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柳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开发与建设》,2006年6月已通过专家的鉴定,获得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按照《政府采购法》和自治区政府关于2006年政府采购集中目录管理的要求,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家具定点采购、公务用车定点保险服务项目采购等采购协议供货商品及其供应商,实现19种货物的协议供货招标工作,45个商品品牌进入协议供货范围,扩大了采购单位对货物的选择面,提高了协议商品的采购速度。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制定了《柳州市政府采购评标实施职责与纪律承诺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县区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指导工作,为县区执行柳州市协议供货商品、定点办公家具、协议购置汽车提供服务平台。

  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成立柳州市非税收入管理局,做好非税收收入的征收和拨付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按照《柳州市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税收入的调查,对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按资金管理的要求进行进一步分类,增加了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单位和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对资源性非税收入管理,研究制定了我市市区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临时停车点及其收费管理的实施方案,为规范我市市区道路及公共场地停车收费做好准备。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对县区财政票据管理的指导和宣传工作,进一步规范票据的管理。

  (五)加强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入宣传会计法规制度,加强会计监管指导力度。继续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活动,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力度。做好对代理记账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及审批工作,对代理记账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大中型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财务管理培训,开展全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纳税人办实事。

  加强债权、债务管理。继续做好财政周转金及占用费清理回收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诉讼保全债权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外国政府贷款再转贷工作。做好市商业银行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及年检,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财务的监督管理。做好政府债务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市级和各县、区政府债务数据库,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力度,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一步加快工程预决算审核速度。2006年送审的项目共786项,送审造价12亿多元,已完成审核506项,完成审核的送审造价7.6亿元,核减金额8254万元,平均核减率为10.80%,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发挥财务总监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继续推行财务总监小组管理模式,认真做好对派驻单位年度会计决算报表的审核,加强财务总监对派驻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对我市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协助相关部门继续做好企业改制工作。执行报告制度,积极提供信息和建议,对涉及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目前,我市派驻财务总监的单位达到46家,其中企业22家,行政事业单位24家,22名财务总监担负着市属大部分国有资产的监督工作。

  做好财政稽查工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市粮食局、市科技局等32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检查。根据财政厅统一布置,集中力量对全市交警部门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等专项资金进行了重点抽检。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强对县区财政的检查,促进各县区财政部门建立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

  2006年,我市财政收入虽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财政预算执行较好,各项财政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支柱财源汽车、冶金等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新的财源增长点不够突出;地方可用财力增长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压力大;各县财政收入增长低于全市达5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专项支出执行较慢,项目库的建设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营性资产管理有待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培植财源、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

  2007年,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做好2007年财政预算工作。

  一、2007年财政收入预算

  国家继续实行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对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及阳和工业新区的大规模投入,市区和各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吸引投资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引进企业开始发挥效益;部分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

  国家将继续采取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措施,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市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煤、油等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仍然比较紧张,价格上涨,将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钢材、汽车行业国际和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和销量变动将影响税收的增长;受2006年一次性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较多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的历年收入余额缴库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比上年预计减少1.67亿元,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比上年预计减少1250万元,由于这些收入全部为地方收入,相应减少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综合各种影响因素,我市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增长为12.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确定为1.42%。

  (一)2007年全市(含县区)财政收入预算107.21亿元,增加12.0亿元,增长12.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35.35亿元,比上年34.85亿元增加4945万元,增长1.42%。详见表一。

  (二)2007年市区(本级及区)财政收入预算91.43亿元,增加10.46亿元,增长12.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8.58亿元, 增长2.53%。

  在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中,国税局征收收入69.01亿元,增加11亿元,增长18.96%,其中市区收入60.89亿元,增加9.24亿元,增长17.90%;地税局征收收入30.01亿元,增加3.57亿元,增长13.50%,其中市区收入24.63亿元,增加2.76亿元,增长12.62%;财政等部门征收收入8.19亿元,减少2.56亿元,下降23.80%,其中市区收入5.92亿元,减少1.55亿元,下降20.72%。

  (三)2007年各区(城区、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财政收入预算27.18亿元,增长7.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5.55亿元,增长6.83%。

  (四)2007 年市本级(不含县区)财政收入预算64.25亿元,增长15.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3.03亿元,增长1.55%。具体构成详见表二。

  二、2007年财政支出预算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继续坚持量入为出、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积极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要点如下:

  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的标准支出预算。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按规定标准安排。日常公用经费按核定的定额标准安排,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所必须的公用经费。严格控制购车经费、招待费等一般性专项经费,严格审核调研考察经费、业务培训费、购置费、会议费、维修费等一般性支出。

  项目支出预算,除预留必要的与上级的配套资金和少量的机动费外,要落实到具体项目。

  加大科技的投入,依法保证财政对教育、科学、农业等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口径计算)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支持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支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次性缴交医疗保险经费,增加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增加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的补助。

  继续增加对县的补助支出。在市本级城市建设还本付息和归还企业改制欠款较大、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对县的补助支出,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县补助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道路、村镇基础设施、村寨防火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业机械购买补贴;沼气池建设,造林补助和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水利除险加固、人饮工程等水利项目;扶贫开发项目;支持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和农村卫生室建设;支持县乡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等。

  支持社会保障、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的工作。增加企业改制各项经费的安排,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的投入,支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支持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安排低保人员住房安置补助;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落实军人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支持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大力支持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专项用于归还企业改制欠款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及机电仪一体化和生物与制药等项目;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商贸流通市场建设等。

  加大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投入,尽力缓解城建资金紧张问题。在保证安排正常城市维护经费下,优先安排归还城市建设借款利息,如还有财力再安排归还城市建设借款本金、城市建设借款项目配套资金和续建项目资金,确保在建重点项目按时竣工交付使用,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开工建设。

  增加安排柳州与北京、上海等航线的补贴,进一步改善我市交通环境。

  继续安排偿债准备金,积极防范财政风险。

  (一)全市(含县区)财政总支出64.96亿元, 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以下简称增长,下同)15.16%,具体构成:(1)上解自治区支出8.41亿元;(2)调出资金5372万元(即按规定从城市维护税中提取15%的防洪保安费,下同);(3)当年一般预算支出56.01亿元(不含上级专项补助支出,下同),增长17.72%(县、区财政支出预算以县、区人大会审议批准后确定)。

  (二)市区(本级及区)财政总支出45.22亿元, 增长9.88%,具体构成:(1)上解自治区支出7.80亿元;(2)调出资金5372万元;(3)当年一般预算支出36.88亿元,增长12.20%。

  (三)本级(不含县区)财政总支出41.27亿元, 增长11.29%(与上年预算比,下同),具体构成:(1)上解自治区支出7.80亿元,增长0.13%;(2)补助下级财政支出5.49亿元,增长17.21%;(3)调出资金4200万元,增长6.46%;(4)当年一般预算支出27.56亿元,增长13.81%。

  市本级当年一般预算支出27.56亿元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安排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2.61亿元,增长13.37%(比上年预算,下同);国防1676万元,增长3.89%;公共安全2.78亿元,增长19.62%;教育2.95亿元,增长17.19%,其中:教育费附加支出1.15亿元,增长15.0%;科学技术5632万元,增长35.07%;文化体育与传媒6587万元,下降12.01%,下降主要原因是减少文化体育与传媒的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2.60亿元,增长10.57%;医疗卫生1.68亿元,增长16.98%;环境保护2423万元,增长19.06%;城乡社区事务4.98亿元,增长22.87%;农林水事务8036万元,增长15.53%;交通运输4223万元,增长57.81%;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34亿元,增长22.11%;其他支出3.76亿元,下降6.05%,其中:预备费7000万元,增长12.90%。具体详见表五。

  三、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及预算平衡情况

  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具体构成如下:(1)当年一般预算收入23.03亿元;(2)自治区补助收入17.65亿元,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收入8.09亿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75 亿元,自治区分享“四税”基数返还4.70 亿元,增加工资补助1.65亿元,各种结算补助收入1.39 亿元,其他各项补助 798万元;(3)调入资金4458万元;(4)下级财政上解收入2087万元。合计41.33亿元。详见表二。

  按照上述安排,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41.33亿元, 当年财政总支出41.27亿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另动用偿债准备金1亿元、路桥收费7300万元用于归还城市建设借款本息。

  四、2007年市本级基金预算

  2007年市本级基金收入预算6.66亿元,增长2.91%。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0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500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收入4.97亿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60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4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5500万元,养路费收入2600万元。

  2007年基金支出预算7.83亿元(含调入资金安排支出4200万元和动用基金净结余安排7500万元),增长18.55%,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8000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65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133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5.46亿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575万元,育林基金支出4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9700万元,养路费支出2682万元。详见表六。

  五、全面完成 2007年的财政预算任务的措施

  为了确保完成2007 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预算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财政工作的重点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植壮大财源,促进财政增收。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财政支持经济方式,增加风险投资资金和新产业扶持资金,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行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把财政收入目标任务落实到各县、区、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做到应收尽收,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严禁收“过头税”。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基金收入等非税收入要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的正常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的经费需要,依法保证财政对教育、科学、农业等支出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加大社会保障、就业的投入,积极支持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要集中财力办大事,除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外,对于项目支出,不能撒胡椒面,要集中财力用于支持重点项目。要加强项目支出的管理,尽快落实财政支出项目,及时下达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进度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快项目支出的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主动与上级部门反映和联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筹集资金,保证重点支出需要。

  (三)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按照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方案,进一步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继续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预算的公正、公开、细化和透明。

  规范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内容,部门所有收支,包括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类收入以及相应安排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都要编入部门预算。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零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编制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各类资金,兼顾单位支出需求和财力可能,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采取按具体因素逐项核定支出的方法,消除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基数”;基本支出实行标准支出预算,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定额标准,研究建立实物定额标准,定额标准要科学、合理、公开、公正,兼顾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全面掌握预算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质量;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各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市政府的规定建立和完善项目数据库,项目支出预算要从项目库中择优安排,清理和规范项目分类,要制定和完善项目支出管理办法,规范项目支出的范围、标准,逐步建立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支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零星预算追加。

  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健全完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范围和质量,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资金。

  (四)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面清查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管理,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完善会计工作管理,推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加强政府债权、债务的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进一步规范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加强财务总监小组的管理工作,加大监督稽查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各种挪用、挤占财政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快财政资金安排项目的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进度,提高审核质量和水平。

  (五)推进县级财政改革,加强县级预算管理。

  推进县级部门预算改革,按照要求在县级财政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及“乡财县管乡用”方式,推进县级“金财工程”建设,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支出的监督检查,确保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六)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接受审计监督,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和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坚决依法处理各种财政违法行为。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干部的在职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抓好财政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当前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创新理财新思路,提高财政干部科学理财、主动理财的水平。

  各位代表:完成2007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十分繁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努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一定能全面完成全年的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