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市本级决算的报告
(2025年7月1日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等法律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现将2024年市本级决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全市决算总体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财政资源、兜住“三保”底线、保障重点领域支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财政领域各类风险总体可控,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大局运行平稳。
根据市本级和县区决算汇总,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0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1.6%(以下简称完成预算),下降4.8%。收入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未完全恢复;二是各县区各类土地指标交易、资产盘活处置等形成非税收入的项目大幅减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05亿元,完成预算的80.9%,增长21.7%,完成预算较低主要是受到库款保障水平低等因素影响。民生支出占比超过八成,基本兜住了“三保”底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09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含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下同)265.31亿元、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上年结余176万元、上年结余196.46亿元、调入资金18.6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38.1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9亿元,收入总计671.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05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5.42亿元、调出资金597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74亿元、补充预算周转金-1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32亿元、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结余7.69亿元、年终结转结余113.53亿元,支出总计671.33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6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3亿元、上年结余54.43亿元、调入资金597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02.85亿元,收入总计328.85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9.07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4332万元、调出资金16.2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74.6亿元、待偿债再融资专项债券结余2641万元、年终结转结余48.28亿元,支出总计328.85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52万元、上年结余1.83亿元,收入总计3.44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026万元,加上调出资金1.24亿元、年终结转结余1.29亿元,支出总计3.44亿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合计133.67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合计126.77亿元,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6.9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130.32亿元。
二、2024年市本级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24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535.74亿元,下降1%。具体构成如下: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28亿元,完成预算的93.1%,下降2.2%。其中:税收收入50.64亿元,增长0.9%;非税收入33.64亿元,下降6.5%。
税收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14.79亿元,增长5.7%。企业所得税5.08亿元,增长26.2%,主要是2024年存在中国铁路物资广西有限公司缴纳政策性搬迁、有关公司缴纳历年欠税等一次性因素。城市维护建设税10.66亿元,增长10.1%,该税种为增值税与消费税的随征税种。土地增值税6.24亿元,增长74.6%,增收主要是清查市属国有企业历年欠税、加强项目管理等。耕地占用税784万元,下降96.4%,主要原因是2023年存在市属国有企业补缴历年欠税2亿元一次性因素,2024年无此因素。房产税1.61亿元,下降13.6%;印花税1.1亿元,下降10.1%;契税6.82亿元,下降25.4%。主要原因是土地房产市场持续低迷,与之相关的房产税、印花税相应减收,国有土地出让交易契税减收严重。
非税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专项收入9.85亿元,增长6.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26亿元,下降20%,主要是部分科目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减收较多,同时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2023年存在单独招生考试费一次性因素。罚没收入4.55亿元,增长21.5%,主要是有关部门缴入罚没收入增长较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89亿元,增收4.8亿元,主要是存在股权转让价款一次性因素4.52亿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45亿元,下降49.7%,主要原因是2023年通过盘活转让市内存量屋顶光伏资源经营权,增加一次性收入9.45亿元,2024年无此类因素。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52亿元,下降3.9%。
(2)上级补助收入265.31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22.35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1.5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1.44亿元。
(3)下级财政上解收入17.21亿元,其中:体制上解收入1398万元、专项上解收入17.07亿元。
(4)上年结余收入118.84亿元。
(5)债务转贷收入38.15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9.32亿元、地方政府向外国政府借款转贷收入2.55亿元、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6.27亿元。
(6)调入资金11.93亿元,其中: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9.67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1亿元,从其他资金调入1.16亿元。
收入总计决算数与向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36.95亿元,为结算清理期间的增减调整。具体为: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1万元;②上级补助收入增加26.40亿元,其中: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16.63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15亿元、结算补助收入1.24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7636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2.05亿元等,出现大额增长主要为结算期间自治区财政厅下达22.58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③下级上解收入增加6.03亿元,为结算清理期间增加专项上解6.03亿元;④调入资金减少3265.1万元,为结算清理期间减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326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0.1万元;⑤债务转贷收入增加4.83亿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73亿元,完成预算的76.9%,增长56.3%,主要原因是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数较低,导致同比增长率较高。重点支出情况如下:
市本级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节用裕民、有保有压,支出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有效保障,市本级民生支出156.15亿元,增长7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在库款紧缺状态相对缓和时,加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其中:科学技术支出5.48亿元,增长727.6%;节能环保支出4.46亿元,增长176.9%;城乡社区支出63.62亿元,增长550.4%;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369万元,增长418.4%。
库款保障水平低,优先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导致部分科目进度较慢,其中:教育支出18.38亿元,完成预算的7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49亿元,完成预算的65.2%;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97亿元,完成预算的39.7%;金融支出7420万元,完成预算的29.1%。
部分科目因预算项目调整下降明显,其中:国防支出1991万元,下降10.6%,主要原因是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收入不及预期,压减部分非刚性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66万元,下降60.7%,主要原因是2024年发行的新增一般债券较去年减少。
(2)补助下级支出207.21亿元,其中:补助各县财政支出128.21亿元,补助各区财政支出79亿元。
(3)上解上级支出15.42亿元,其中:体制上解支出6.34亿元、专项上解支出9.08亿元。
(4)债务还本支出16.23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9.6亿元,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62亿元。
(5)债务转贷支出20.31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支出10.66亿元、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转贷支出9.65亿元。
(6)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71亿元。
支出总计决算数与向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36.95亿元,其中: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少1293万元,主要原因是结算期间盘活存量资金冲减原已列支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②补助下级支出增加27.82亿元,主要是新增体制补助、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结算补助、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固定数额补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26.25亿元,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57亿元;出现大额增幅的原因主要为结算期间流转下达自治区财政厅21.7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③上解上级支出减少3750万元,主要为预计的部分专项上解资金未实际发生;④债务转贷支出增加2.94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转65.11亿元,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结余176万元,均为专款结转,无净结余。与向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20.01亿元,原因是结算清理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上级转移支付及下级上解收入、债务转贷收入增减变化引起。
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1)“三公”经费使用情况。2024年市本级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境)经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支出合计3350万元,比2023年减少362万元,下降9.8%。其中:公务接待费625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405万元,比2023年减少67万元,下降9.7%;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557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513万元、运行维护费2044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893万元,比2023年减少426万元,下降14.3%;因公出国(境)经费167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13万元,较去年增加129万元,增长339.5%,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23年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的基数较小,仅有38万元,二是2024年柳州市高等院校教职工出国培训较多,从而导致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增长明显。
(2)预备费使用情况。市本级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1.5亿元,全年动用预备费0万元,未动用部分1.5亿元,全部用于平衡预算。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使用情况。2023年底余额为零,2024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71亿元,2024年底余额为16.71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情况
202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293.53亿元,下降1.8%,具体构成如下:
(1)政府性基金收入52.77亿元,完成预算的31.0%,下降54.5%。具体构成如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97亿元,增长21.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6亿元,下降61.7%,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遇冷导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减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685万元,下降56.1%,主要原因是工程投资减少,相应征收的配套费减少。污水处理费收入2.45亿元,下降1.9%。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4万元,为清退历年新墙体资金,下降91.7%。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4.58亿元,增长265.4%。
(2)上级补助收入10.3亿元。
(3)下级上解收入4332万元。
(4)上年结余收入27.17亿元。
(5)债务转贷收入202.85亿元。
收入总计决算数与向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7.73亿元,其中:①上级补助收入减少2317万元;②下级上解收入增加4332万元;③债务转贷收入增加7.53亿元。
2.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202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293.53亿元,下降1.8%,具体构成如下:(1)政府性基金支出41.39亿元,下降55.1%。重点支出情况如下: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8.36亿元,下降75.3%,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相应安排的土地整理成本减少。交通运输支出25万元,增长47%。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07亿元。其他支出3.69亿元,增长10.5%。债务付息18.15亿元,增长26.8%。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266万元,增长7.6%。
(2)补助下级支出19.54亿元。
(3)上解上级支出4332万元。
(4)债务还本支出147.5亿元。
(5)债务转贷支出51.96亿元。
(6)调出资金9.67亿元。
支出总计决算数与向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增加7.73亿元,其中:①政府性基金支出减少23.79亿元,主要是根据自治区账务核算和决算工作有关要求,对政府性基金支出科目进行调整,将线上支出科目(2121999-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转列线下债务还本支出科目(2310499-其他政府性基金债务还本支出),导致预算草案执行数与决算数将产生较大差异,但不影响基金收支总平衡;②转移性支出增加31.52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22.77亿元,待偿债再融资专项债券结余2641万元,无净结余。与向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减少5.34亿元,主要原因是结算清理期间政府性基金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债务转贷收入增减变化引起。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决算情况。202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2亿元,完成预算的25.8%,下降67.7%,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以及产权转让收入未实现。其中:利润收入1.34亿元;股利、股息收入82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5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5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3.08亿元。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2024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850万元,完成预算15.2%,增长502%。主要是因为其他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较2023年增加4710万元,其中拨付以前年度预算项目金额30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480万元,调出资金1.10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9497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决算情况。202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5.75亿元,完成预算的102.4%,增长1.4%。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91亿元,增长7.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51.19亿元,增长2.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1.64亿元,下降2.4%。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2024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1.77亿元,增长5.9%,完成预算的101.1%。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3.37亿元,增长8.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47.97亿元,增长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0.43亿元,增长13.5%。
收支相抵,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3.9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05.14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持续健康运行。
(五)政府采购执行情况
2024年市本级政府采购规模为13.7亿元,较去年增加45%。其中:货物类实际采购规模3.83亿元,较去年增加12%;工程类实际采购规模0.58亿元,较去年增加26%;服务类实际采购规模9.30亿元,较去年增加68%。政府采购节约资金0.38亿元。
(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出台《柳州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银行代理业务综合考评办法》,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国库集中支付银行代理业务综合考评,强化考评问题整改和结果运用,持续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管理。二是扎实组织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岗位分离原则,按照资金拨付流程从严把控财政支出关口。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及预算单位沟通协调,做好资金清算和定期对账,严密组织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年检,筑牢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防线。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加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范围和力度,科学筹划资金拨付工作,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保障重点领域支出。2024年,市本级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国库集中支付资金204.35亿元,其中:直接支付62.53亿元,授权支付141.82亿元。
(七)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2024年柳州市政府债务限额为1066.3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84.44亿元,专项债务限额781.91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为782.9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8.4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614.51亿元。
2024年柳州市政府债务余额为1051.9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276.89亿元,专项债务余额775.02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771.1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62.5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608.64亿元。债务余额总数均在自治区下达债务限额内。
2.政府债务转贷收入
(1)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38.4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5.6亿元(新增债券3.12亿元,再融资债券32.48亿元),专项债券202.85亿元(新增债券34.11亿元,再融资债券168.74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66.1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28亿元(新增债券200万元,再融资债券15.26亿元),专项债券150.89亿元(新增债券9.13亿元,再融资债券141.76亿元)。
(2)政府向外国政府借款转贷收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明确2024年1—5月政府债务外贷项目收支金额及科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桂财外贷〔2024〕2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明确2024年政府债务外贷项目收支金额及科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桂财外贷〔2025〕3号)精神,新增政府向外国政府借款转贷收入(一般债务)2.55亿元,均为德促柳州市水环境治理项目。
(八)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一是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在预算编制环节,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未按照规定设置绩效目标或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审核批复202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2411个,涉及财政资金178.23亿元,其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92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2319个。二是做实绩效运行监控。开展202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对所有市本级预算部门监控情况进行抽查审核,审核项目356个,涉及资金13.25亿元;选取9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监控,涵盖工业发展、职业教育、水利建设等领域,涉及资金约1亿元。三是抓牢绩效评价事后管理。组织市本级部门(单位)开展2024年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完成预算绩效自评项目4268个,包括部门整体支出86个,项目支出4182个,涉及财政资金249.13亿元。2024年度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20个,涵盖农业水利、商贸服务、养老建设等重点领域,涉及财政资金2.58亿元。四是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按照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将绩效目标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柳东新区(高新区)和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收支决算情况
(一)柳东新区(高新区)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柳东新区(高新区)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5.25亿元,增长3.3%,完成预算的106.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2亿元,下降7.4%,完成预算的105.2%;上级补助收入5.2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77亿元、调入资金1.3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65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4.32亿元,增长10.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2.04亿元,调出资金49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43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4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9280万元,均为专款结转,无净结余。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柳东新区(高新区)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3.95亿元,增长151.9%。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75亿元,上年结余收入6590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46亿元,调入资金497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共计13.4亿元,增长174.6%。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548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亿元,调出资金1.33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5527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柳东新区(高新区)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3万元,全部为转移性收入。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无结余。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柳东新区(高新区)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478万元,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530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169万元,滚存结余6987万元。
(二)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阳和工业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63亿元,增长8.5%,完成预算的95.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5亿元,增长14.1%,完成预算的108.4%,转移性收入2.88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4.69亿元,增长13.1%;年终结转下年使用9392万元,无净结余。
2.政府性基金预算
阳和工业新区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当年政府性基金总支出9242万元,比上年增长88.7%;年终结转下年使用4446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阳和工业新区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5万元,增长66.7%;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万元,增长100%,年终结转下年使用3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阳和工业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79万元,增长2.1%;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52万元,增长13.7%。收支相抵,当年结余52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178万元。
四、贯彻落实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收支管理“同步抓”,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抓实抓牢组织收入,支出保持必要强度。财政部门依法依规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支持税务部门抓好大中小税源收入征管,防止“跑冒滴漏”。有序推进财源建设工作,挖掘增收潜力。严格非税收入征缴,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虚收空转行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持续排在全区前列。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09亿元,下降4.8%。在财政收入恢复不及预期,收入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态势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05亿元,增长21.7%。支出强度不减,全力保障基层平稳运行。
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强化财政保障效能。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拓宽收入来源。2024年,全市收到上级补助收入275.71亿元(包含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根据地方实际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申报增发国债项目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023-2024年共获得国债资金20.01亿元,主要投向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防洪工程、两重两新等领域。厉行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三公两费”支出等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市本级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两费”支出7483万元,下降20%。部门预算一般公共预算安排项目支出69.14亿元,下降19%。
持续推动财力下沉,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健全直达资金专户机制,进一步明确直达资金专户清单,纳入专户管理的资金共77项。优化转移支付机制,提高库款调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坚持“三保”资金支出的优先地位,强化库款和“三保”专户运行监测,全力履行市对县区主体帮扶责任,加强对各县区特别是存在风险县区的库款调度,夯实县区财力基础。2024年,共调度县区库款资金222.2亿元,其中“三保”资金120.95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补助县区40.25亿元,有效缓解县区财政运行困难,努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二)保持民生投入“高标准”,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379.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2%,增强民生重点领域保障能力,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深入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持续强化资金保障。全市各类就业资金支出3.92亿元,用“真金白银”援企稳岗,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有力开展,让更多劳动者端牢“饭碗”、共创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的投入导向,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及时足额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全市教育支出76.95亿元。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补齐教育经费资金配给短板,持续深化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
全方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11亿元,支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成19100张养老床位(含旅居养老床位)、吸引落地29家民办养老机构、建成街道为老服务中心32个、社区为老服务中心3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88个、老年助餐服务站点79个。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兜底救助工作,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困难残疾人及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33亿元,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支持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健全完善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全市卫生健康支出48.08亿元,按照中央、自治区有关规定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94元/人/年提高到99元/人/年,持续推进健康柳州建设;持续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提升医疗救助制度托底保障能力,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百姓“医有所保、病有所医”。
持续推进平安柳州建设。全市公共安全支出24.62亿元,支持全市开展扫黑除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执法办案效率等各项公共安全事业工作。
(三)把好重点领域“方向盘”,深化财力战略保障
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下达奖补资金16.75亿元,支持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市本级预算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支柱产业巩固提升,安排资金4400万元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健全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汽车、科创等重点领域9个项目共计97.13亿元。
全力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全市全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2.38亿元,较上年全年投入增加0.82亿元。其中三江、融水、融安三县的到位资金占全市总资金的70.6%。争取广东帮扶广西资金1.62亿元全部用于支持北部三县。
聚力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年积极争取中央及自治区基建投资预算项目建设资金7.43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扩量。累计争取并安排各级财政资金8195万元,促进商贸服务业健康稳步发展。安排全市招商活动经费1450万元,持续助力招商引资。
(四)突出理财导向“求实效”,持续优化财政管理
财政部门坚持以理财为导向,向改革借力,不断提升财政治理综合水平。一是稳妥推进市与区财政体制改革。根据自治区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柳州市深化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确保改革重点和柳州实际有效衔接;二是纵深推进零基预算改革。202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实现零基预算全覆盖。通过推行零基预算专家现场审核模式,使预算部门真正参与到预算审核过程中,面对面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提升预算编制水平;三是完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柳州市1:500、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等9个专用项目支出标准,同时市本级出台了柳州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通用支出标准。四是提升政府采购服务水平。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和政府采购专管员制度。推进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2024年,柳州开展的主场异地评标数量470个,占全年政府采购项目数的65%,较去年同期增长155%。五是票据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完成全市各区划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作。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单位上线运行378家,开具电子票据2010.2万份,在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开票金额约261.83亿元,覆盖非税收费票据、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医疗门诊等主要票种。六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能。抓严抓实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环节工作。扩大绩效目标公开的部门范围。2024年,市本级首次实现绩效目标公开“全覆盖”,各部门及所属单位公开所有2024年度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涉密项目除外),涉及公开项目数为2319个,金额134.18亿元。七是切实发挥财会监督管理作用。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严肃财经纪律。
(五)推动财金联动“亮实招”,服务经济健康发展
不折不扣贯彻税费支持政策。财政部门同税务部门、人民银行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加强贯彻各类税费支持政策的工作统筹。全年全市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40亿元,为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增资扩产注入动力和活力。
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财金联动优势,落实好“桂惠贷”相关政策,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桂惠贷”10368笔,金额205.86亿元,共惠及市场主体6785户,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2.73亿元。不断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力度,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27.87亿元,同比增长8.9%。
加快供应链金融升级。提前半年实现2024年供应链融资金额300亿元的全年目标任务。全年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核心企业户数共118家,累计融资金额689.05亿元,建成工业供应链金融链条44条、农业供应链金融链条31条。螺蛳粉产业贷款余额22.05亿元,同比增长13.3%。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取得突破。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显著。2024年,注册企业达22133家,已获融资企业11928家,累计融资总额达473.76亿元。
夯实企业培育上市工作。根据最新统计,我市共有上市(挂牌)企业89家,市级上市(挂牌)后备库企业29家。逐步形成“培育储备一批、启动运作一批、申报上市(挂牌)一批”的企业上市(挂牌)梯队。
(六)夯实安全发展“防火墙”,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持续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借、用、管、还”闭环管理。综合运用安排财政预算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资产资源、核减核销等多种方式,抓好隐性债务化解计划的落实。截至2024年底,全市隐性债务累计化解进度达122.1%,政府隐性债务余额较2018年清查统计时下降69.8%。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倾斜安排政府债券支持我市置换隐性债务,减轻隐债化解压力,确保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严守融资平台债务不“爆雷”的底线。牢牢扛起化债属地责任,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化债政策资源支持,实施减规模、降利息、调结构、盘资产等一揽子工作措施,统筹调动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和支持性政策举措,穷尽一切手段全力化解债务。一是稳步推进债务置换,用好政策压降成本。成功争取自治区出台金融进一步支持柳州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专项政策。存量债务稳定接续置换,通过期限长、利率合理的银行贷款置换高利率债券和非标债券,调整优化债务结构。二是坚决止血止损。核减涉及违法的债务规模,扎实开展专项审核工作,持续开展建设项目专项审核。三是紧密对接央企区企和社会资本推进商洽尽调,全面盘点并加快资产盘活处置变现,全力筹集“真金白银”化债。
有效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加强部门工作联动,及时清理整顿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做好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规范、“伪金交所”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严把私募基金行业入口关,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退市(摘牌)风险。全面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根据最新评级结果,我市11家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无高风险机构状态,主要监管指标总体稳中向好。
五、下一步财政工作打算
2024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收入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收入状况仍不理想,库款持续低位运行、资金调度压力大,地方化债形势严峻、防“爆雷”面临重重压力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厚植财源基础,支持经济稳定发展
一是集中资源力量厚植财税基础。坚持不折不扣将减税降费、贴息贷款等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力度兑现企业有关资金,着力纾解企业困难,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夯实财源发展基础;扶持重点园区高质量发展,增强财源发展后劲;推动招商引资,高度重视投入产出效益,大力涵养新兴财源。二是加强财税协同,准确对收入形势进行动态分析研判,强化综合治税,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抓好大中小税源收入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充分发挥财税综合信息平台效用,防止“跑冒滴漏”;严格落实非税收入征缴,深入挖掘非税增收潜力。同时全力清理盘活政府资源资产和闲置沉淀资金,进一步盘活存量、做大总量。三是加力争取上级更大支持,紧密跟踪中央、自治区政策动向,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积极争取转移支付、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上级资金支持,发挥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强财政管理,坚持强化财政资金资产资源和预算统筹,促进资金节约、规范、高效使用。严格贯彻《柳州市落实进一步“过紧日子”工作方案》精神,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增强预算执行刚性,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有序压减年终结转规模。加大力度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加快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二)聚焦民生重点,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一是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教育薄弱环节,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重点领域投入,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重点行业支持,全力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三是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惠企利民功效,加强对下转移支付和库款调度统筹,指导和保障县(区)财政运行平稳。
(三)稳妥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做到政府投资规模与财力相适应,大力提升政府投资效率,组织开展财政承受能力、债务风险评估及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压缩不必要、无效益或低效益项目,防范违规举债。二是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用足用好隐性债务置换政策,持续推进银团贷款支持柳州化债,增加贷款置换债券和非标的规模,合理压降存量债务融资成本。三是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完善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着力提高资产运营质量效率。四是全力盘资产减规模,加快处置已梳理的资产,以存量土地、商品房、股权等经营性资产为重点,统筹资产盘活收入、财政收入等“真金白银”偿还债务本金。全力强造血强机制,分类施策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和专业化整合,强化上下联动、全口径地方债务风险监测、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决策、债务化解激励等机制,着力解决化债堵点、难点,提升化债效率。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25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提升财政资金效能,坚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为谱写柳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