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财政这十年:坚守初心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财政事业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担当作为,为全市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
一、财政收支总量显著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做大做强财政蛋糕。加强收入运行监测分析,定期分析研判财政收入形势,科学实施财政运行调度。深挖本地发展潜力,加强对重点产业、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好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厚植财源建设、强化收入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13.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74.96亿元,年均增速6.9%。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提升理财水平,高效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以及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大力压减低效无效支出。持续推进资金项目统筹使用、清理归并,提高政府可用财力。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提高财力规模和支出保障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221.17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423.19亿元,年均增速9%。上级补助收入自2019年起突破200亿元,近三年补助收入是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的1.2倍。柳州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两支母基金实缴规模分别达6亿元、4.38亿元,成立六支子基金总规模35.9亿元。全市已落地PPP项目29个,项目总投资额349.48亿元。
繁忙的上通五菱公司生产线(柳州市委外宣办 石峰 摄)
二、重大战略实施纵深推进,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引领社会经济事业平稳发展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服务柳州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和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为柳州市重大战略的落地落实、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解决、社会福利的全面增进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市本级对工业投入保持增长态势,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工作,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园区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财政科技投入22亿元,支持柳州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技项目以及关键技术攻坚,柳州市国家“两创”示范城市绩效评价名列全国前列。2021年筹措101.5亿元支持工业发展,重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企业科技研发等,持续推进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
柳州一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员工正在新型电池生产线上工作(柳州市委外宣办 石峰 摄)
柳工生产的新型机械产品(柳州市委外宣办 石峰 摄)
支持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商业服务业支出14.05亿元,支持柳州市商贸服务业升级发展,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柳州螺蛳粉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补助螺蛳粉原料生产加工、提升质量检测能力以及加强推介宣传等,支持螺蛳粉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打造柳州螺蛳粉品牌名片。
柳州螺蛳粉企业生产车间产品直播现场(柳州市委外宣办 石峰 摄)
着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环境保护支出38.31亿元,保障柳州市开展创建全国环保绿色活动,创建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自2019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以来,柳州市在2019年排名全国第二,2020年、2021年蝉联冠军,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向生态文明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柳州惊奇”之路。
三、民生福祉保障坚实有力,为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交上财政答卷。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为民聚财、为民理财理念,民生政策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十年来,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柳州市财政局累计统筹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02.76亿元,助推柳州市33.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统筹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4亿元,投入实施项目379个,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出台《柳州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分配使用衔接资金、强化衔接资金绩效管理;累计统筹落实衔接资金20.58亿元,重点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衔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比重达51.97%。柳州市财政局获评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推动完成污染减排、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环保工作任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统筹安排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资金,助力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统筹城乡社区事务资金,支持深入开展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飓风行动”、城市道路扬尘专项治理、“五车”专项治理,推进“绿满龙城”等宜居城市项目建设。
柳江河畔盛开的洋紫荆与山水交相辉映(柳州日报社 黎寒池 摄)
补齐科教文卫等民生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支出37.68亿元,加快推进教育基本建设,引导支持柳州市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1.63亿元,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丰富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累计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3.3亿元,支持就业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时期1.27倍;累计投入卫生健康支出208.4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大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保障力度,各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累计投入住房保障支出79.72亿元,支持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帮助城乡居民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四、财政管理改革扎实推进,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财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紧跟国家、自治区改革部署,纵深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市与所辖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目前已出台自然资源、应急等9大领域的改革方案。理顺柳江撤县设区财政体制,整合资金落实“同城同待遇”政策,调整市本级与城区、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市管县责任,加强各县区财政运行监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透明,建立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稳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选取10个试点单位开展零基预算编制,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严格执行一体化业务规范,努力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对预算执行跟踪监控,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11项制度,逐步形成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加强国库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到全面深化,支付电子化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管好用好直达资金、扶贫资金、债券资金等专项资金,财政资金运行更加便捷、安全、高效。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稳步实施。
深化各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市统一完成“政采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推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试点及履约验收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柳州市财政局获全国“政府采购先进监管机构(2019-2020年度)”称号。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实现市直各预算单位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广。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在广西率先开通非税收入移动支付缴款渠道工作,推进市本级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完善投资评审机制,扩大评审范围,提高评审效率。
筚路蓝缕创伟业,初心不忘再出发。今后,柳州各级财政部门将继续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柳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谱写柳州财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