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财政局: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小菌菇撑起大产业
2025年,柳城县财政局锚定“产业兴旺”核心目标,将财政衔接资金作为撬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杠杆,聚焦食用菌这一特色优势产业深耕细作,以“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推动产业从“有”到“优”、从“弱”到“强”,让食用菌成为群众增收、集体壮大的“幸福菌”。
一、强化资金整合,筑牢产业发展“硬基础”
一是为避免资金分散、效能不足,柳城县财政局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统筹体系;二是按照财政衔接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精准投放”的原则,柳城县财政局坚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优先保障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生产效率低、产品损耗大等问题,为食用菌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自2021年以来,我县累计统筹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023.50万元,在社冲乡成功建成“生产+加工+集散”一体化产业基地,建成了2646㎡净化包装车间与4290㎡木耳集体养菌室,打造35亩核心生产区及20亩智能化养菌室,推动年产能跃升至1000万包、鲜菇年产量达30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三是实施菌棒种植专项补贴,吸引经营主体与农户规模化参与,构建“种植-加工-销售”闭环体系,助力柳城县成为柳州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二、资产确权活经济,激活村集体增收“新动能”
针对部分村集体资产闲置、效益低下的问题,柳城县财政局以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形成的食用菌产业资产为突破口,推动“资产确权到村、收益归集体”。通过明确菌棚、生产设备等资产的村集体所有权,引导村集体以“自主经营”或“租赁合作”模式盘活资产:前者由村集体合作社直接运营种植,后者出租给专业种植户收取租金,两种模式均优先吸纳本村农户务工。此举既让闲置资产“活”起来,更让村集体获得稳定增收渠道。一方面,企业按项目审定价5%支付租金,每年为两村集体带来29.58万元收益,实现“资产变资源、资源变资金”的转化;另一方面,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柳城菇事”成功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输血”依赖转向“造血”发展。
三、模式创新促联动,织密农户致富“利益网”
为降低农户产业参与风险,我县创新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销售,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给农户提供种植、管护等技术指导,并保底价收购,通过公司基地专业的技术带领周边合作社、农户进行食用菌种植生产,解决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累计带动1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2家个体户参与,实现产值超4000万元;释放就业岗位超500个,吸纳脱贫户务工200余人次,带动4580名农民从业,年发放工资超300万元,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9万元,切实筑牢脱贫攻坚成果“压舱石”。
四、链条延伸拓价值,绘就三产融合“新图景”
为破解“只卖原料、效益偏低”的产业发展瓶颈,柳城县财政局以财政资金为关键纽带,精准发力推动食用菌产业从单一化种植向全链条升级转型,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能。一是聚焦产业延链补链,打造百亩木耳种植园,同步配套建设切丝加工产业,并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延伸至螺蛳粉原材料供应、研学文旅等领域,成功构建以社冲村为核心的“种养殖-深加工-文旅”多元复合业态;二是坚持长期投入培育产业生态,经过五年持续财政支持,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不仅实现产业效益质的飞跃,更成功打造出乡村振兴领域“亿元级”特色产业样本,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下一步,柳城县财政局将推动工作重心从“资金精准投放”向“产业生态构建”深度转变。我县将以财政衔接资金为重要抓手,聚焦菌菇产业提质升级,全力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加速跨越,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高质量答卷。同时,持续提炼总结工作模式与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柳城经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