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财政局:财政赋能绿色发展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来源: 柳州市财政局  |   发布日期: 2025-09-24 15:55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近年来,柳州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自治区生态环保规划要求,以“财政+绿色”为抓手,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财政动能。

一、聚焦产业绿色转型,财政资金精准滴灌

柳州市财政局深植“两山”理念,以财政资金为“绿色画笔”,在产业转型、生态保护的画卷上精准着墨,打出“政策+资金”组合拳。一是以“补”促“消”,激活新能源汽车绿色引擎。争取中央节能减排补助资金3.24亿元市本级预算安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补助资金1736.1万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产品消费。二是以“智”提“质”,赋能传统产业智慧新生。争取自治区资金150万元支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汽车、机械等产业智能化升级。三是以“改”促“循环”,厚植工业绿色转型底色。争取自治区工业振兴专项资金9492.4万元,资金聚焦工业企业用能设备改造,推动制造业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在组合拳的不断加持下,截至2025年8月,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曾经“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旧貌,正渐次蝶变为“节能高效、循环利用”的绿色新景。

二、做好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

一是守护碧水清源,润泽民生福祉。柳州市财政局以“守护一江碧水”的政治担当,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超3000万元,支持柳州市古偿河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项目。在财政强有力的支持下,截至2025年8月底,柳州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考核的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二是抚平矿山“伤疤”,擘画生态新蓝图。柳州市与来宾市携手申报的“广西丘陵山地带桂中核心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示范项目,一举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06亿元。这笔“生态修复金”将精准投向柳州市辖区44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让“秃头山”重披“绿装”,不仅扮靓了流域颜值,更筑牢了大湾区“水塔”生态屏障,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同频共振。三是深耕“绣花”功夫,扮靓“绿色家园”。柳州市财政局以“绣花”功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30万元,将“真金白银”洒向各城区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示范小区,“绿色生活”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日常,城市“里子”更干净、更温馨。

三、深化财金联动,构建绿色金融

柳州市财政局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为“试验田”,深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沃土”,为经济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一是丰富机构种类,支撑绿色金融服务便利化。联合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进“引金入柳”,大力引进境内外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来柳设点展业,扩展本地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并通过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门槛。柳州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总数达到38家,涵盖银行、保险、担保、证券等多种类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支持体系。二是扩大贷款增量,激发绿色产业发展新动力。一方面,开展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考核评价,督促银行将绿色信贷业务纳入绩效考核项目,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深入一线精准把握经营主体需求,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柳州绿色信贷余额达608亿元。在金融“活水”滋养下,柳州经济加速逐“绿”前行,绿色家底更加殷实。

下一步,柳州市财政局将持续锚定“双碳”目标,融绿于“心”,绘就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思想卷”;融“绿”于行,绘就节能减碳、生态宜居的绿色发展“实干卷”;融“绿”于新,绘就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绿色发展“创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