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财政局:三措并举,解锁新质生产力发展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5年以来,柳州市财政局积极统筹财政资源,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教育筑基,激活人才新动能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柳州市财政局坚定不移将教育优先发展置于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先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在强有力的财政保障支撑下,柳州市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量与质的双重跃升。一是财政精准注能激活教育动能。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设立,其中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前瞻性地增设服务智能终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33个,与“3+3+X”产业体系紧密对接,为产业前沿领域精准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财政有力推动深度产教融合,促成校企协作项目230个,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加速度”,也为柳州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基金引领,注入资本新活力
强化财金联动,成立柳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基金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的指导。一是基金运作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7月,累计设立和管理基金14支、总规模142亿元,直接股权投资企业16家、投资额19.6亿元,覆盖项目超70个,其中5家企业成功上市,重点投向汽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二是创新资本招商,成功引进国轩高科、法恩莱特等龙头企业,推动柳州成为全区科创投资最活跃、产融结合最紧密的城市之一。以基金“活水”激发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为柳州市全面迈向万亿工业强市提供支撑。
三、资金聚力,培育产业新优势
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强化财政保障,为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一是市本级预算安排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培育资金10000万元、工业机器人专项资金1463.32万元,用于培育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联合市工信局申报自治区2025年“人工智能+制造”项目,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7月底,柳州市申报3个“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已获得自治区150万元资金支持,6个“人工智能+制造”项目已列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名单,助力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继续强化政策协同和资金保障,持续优化财金服务,赋能新产业、新技术、新动能,为柳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