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财政局:当好“三个角色”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5年,柳州市财政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利发展、利全局、利长远的突出位置,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稳增长高增长动能。
一、在扶持上聚力,当好政策落地“护航者”
一是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对辖区2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开展2024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工作,从评价工作中发现问题和难点,促进辖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惠企政策,督促辖区各银行机构对照梳理本机构相关收费项目,调整相关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确保各项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截至5月底,柳州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38.69亿元,同比增长11.08%,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优惠利率水平排名广西辖区第一,有效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2025年市本级获得并下达各项就业补助专项资金8459万元,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医疗护理员培训、自治区“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培育等项目。及时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各项补贴,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相互赋能,2025市本级预算安排人才工作经费36.10万元、“八桂之光访学研修项目经费”10万元,助力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在服务上提质,当好企业发展“贴心人”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获得便利性,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事项“一揽子”服务,综合集成信贷、债券、保险、基金、外汇等金融顾问服务,为企业合理运用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工具、优化融资结构提供解决方案。设立转型基金、转型贷和转型保障资金,建立健全基金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管理。截至目前,柳州市两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发生户数2648户,累计担保发生额23.76亿元。今年以来,两家担保机构累计减免担保费1440万元,年化融资担保费率低于0.7%。二是继续实施“桂惠贷”政策,联合相关部门探索设立“柳州工业贷”,申请纳入2025年金融惠企财政贴息政策的特色产品管理,更好地满足工业领域经营主体个性化、差异化融资需求。三是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柳州市荣获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2024年度成效评估全区第一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柳州辖内绿色信贷余额603.46亿元,同比增长21.71%。气候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州市是全国23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之一,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已推动5家气候投融资专业机构挂牌成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气候融资余额488.79亿元,同比增长36.13%,绿色信贷增速进一步提高。
三、在管理上从严,当好政府采购“监督员”
一是开展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计划按20%的比例针对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反映突出的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采购代理机构乱收费、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供应商围标串标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二是完善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机制,积极推动远程异地评标,打通全区13个地级市的远程异地评标副场渠道,与全区13个地市共享专家库。同时拓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与浙江、云南副场预约常态化模式,截至5月,柳州市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市本级及各县区均有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的城市。三是健全采购信用管理机制,通过让各采购当事人在“政采云”平台相互评价,对履约情况、服务质量、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采购单位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采购代理机构选择依据。